聽上去,故事都很感人。
為什么感人?因為這樣的事情是常人做不出來的。
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,為什么這些事情是常人做不出來的?因為這些是違背常理的。
在這里,我們來看看春秋時期齊桓公的一段故事。
三個寵臣
齊桓公有3個寵臣,分別是公子開方、豎刁和易牙,這3個人陪著齊桓公吃喝玩樂,非常得齊桓公的寵幸。
他們除了能想著法子哄齊桓公高興之外,還都有“感動齊桓公”的事跡。
開方是個公子,可是并不是齊國的公子,而是衛(wèi)國的公子。他放棄了衛(wèi)國公子的地位來服侍齊桓公。而且,他的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都沒有回去奔喪,而是留在齊國陪齊桓公。
按齊桓公的話說:“公子開方愛我勝過愛他親爹?!?/p>
豎刁的事跡更動人一些,原本他是一個貴族家的孩子,小的時候被送到宮里來服侍齊桓公。
別以為到了宮里的孩子都是窮人家的孩子,事實上春秋那時候都是有地位人家的孩子才能到宮里工作。
后來長大了,豎刁開始遺精了,這就意味著他不能再在宮里干活了,于是被父母接回了家里。接下來,就應該是上學、娶媳婦、生孩子這種事了,再仗著曾經(jīng)在宮里伺候過齊桓公,撈個一官半職不是問題。
可是豎刁對這些事情沒興趣,反而特別懷念宮里的生活,于是趁著大人不在家的機會,自己拿把剪子把自己的小雞雞剪下來喂狗了,然后休養(yǎng)了半年,重新回到宮里伺候齊桓公。
“刁這小子,愛我勝過愛他自己啊?!饼R桓公感慨,更加喜歡豎刁。是啊,對于常人來說,割小雞雞比死還痛苦。他為什么叫豎刁?豎是一種職業(yè),就是太監(jiān)的意思。
易牙的故事也很感人。
易牙是個非常優(yōu)秀的廚師,也是中國廚師的祖師爺之一。
齊桓公很喜歡他做的菜,有一次,易牙做了一個烹乳豬給齊桓公吃,齊桓公順口說了一句:乳豬這么好吃,不知道嬰兒肉有沒有這么好吃啊?
說者無意,聽者有心。
第二天,易牙真的烹了一個嬰兒來給齊桓公吃。齊桓公嚇了一跳,問易牙這是怎么回事,易牙說:主公想吃嬰兒肉,我就把我兒子給烹了。
齊桓公當時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,這人肉吃沒吃不知道,但至少有一點讓齊桓公感動得不得了——就為了自己一句話,人家把兒子就給殺了。
管仲的預言
對于三寵,齊桓公的宰相管仲是很不喜歡的。管仲臨終之前齊桓公來探視他的時候,他就提到了這3個人。
“主公,易牙、豎刁和公子開方這3個人不是好人,離他們遠一點?!惫苤僬f。
“可是,易牙很愛我啊,他把他兒子都蒸來給我吃了呀?!?br />
“人之常情是最愛自己的兒子的,他連兒子都忍心殺掉,對別人還有什么做不出來的?”
“可是,豎刁為了留在我身邊,自己把自己給閹了啊?!?br />
“人都是把自己的身體看得最重,他連自己的身體都不在乎,他會在乎別人嗎?”
“公子開方呢?他放棄了衛(wèi)國公子的位置來跟隨我,父母死了都不回去奔喪,他難道不是真愛我嗎?”
“連父母都可以拋棄,還有什么人不能拋棄?”
管仲的一番話,讓齊桓公大感困惑:怎么這3個人的感人事跡到了管仲這里就成了沒人性了?
盡管齊桓公有困惑,可是他知道管仲看問題是有道理的。所以,他盡管不愿意,還是把這3個人都趕開了,不許他們在自己的身邊。
管仲死了之后沒多久,齊桓公實在感覺生活沒什么樂趣,忍不住又把三寵給招回來了。
后來的事情則完全按照管仲的推論進行。
齊桓公生病后,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太子的位置明爭暗斗。
三寵加入了這場爭斗,最終易牙和豎刁將齊桓公關在后宮,將他活活餓死了。
“唉,仲父真是圣人啊,我不聽他的話,才落得今天凄慘的下場。我死之后,哪里還有臉見仲父啊,嗚嗚嗚嗚?!饼R桓公臨死之前,發(fā)出這樣的哀嘆。
更悲慘的是,齊桓公去世之后67天才有人為他收尸。
不要鼓勵違背人性
對于同樣的3件事3個人,齊桓公和管仲得出的結論卻是完全相反的,為什么?
齊桓公只看到了表象,卻不去探尋本質。管仲從人性出發(fā)去看問題,因此能夠看到本質。
人性首先是自私的,每個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。
其次,人是有親情的,父母之恩,妻子之愛,這種親情甚至超過了自私。
不同的文化中,親情是不一樣的,這說明親情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環(huán)境的影響。
但是,親情是人性重要的一個部分。至于其他,都是次要的。
當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,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愛,這說明要么這個人有更大的陰謀,要么就是心理變態(tài),人性扭曲。
如果一個人基本的人性都不存在,他可能特別高尚,也可能特別殘忍。但最大的問題是,他的行為具有不可預知性。
不要違背人性,也不要鼓勵別人違背人性。
]]>